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王筠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5-29浏览次数:10

姓名:王筠

生日:1966年10月

职称:教授






♦基本情况: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1983年9月-1987年7月在湖北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1987年7月-2003年4月在湖北建材工业学校任中专物理教师。2003年4月-至今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任教。2006年9月-2008年12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得无线电物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9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2010年12月被评为副教授,2015年11月被评为教授。省级一流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基于互联网+的全息照相虚拟仿真系统》课程负责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负责人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光子晶体理论及应用、光束传输理论及应用、大学物理实验研究。

♦开设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场与应用、信息光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普通物理实验、光学工程实验等。

♦科研项目:

1、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Kerr缺陷函数型光子晶体光学双稳态特性研究》(项目编号:2015CFC885),已结题。

2、主持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超材料光子晶体及其在光波和微波频段元器件上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B2013021),已结题。

3、主持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管科研项目《超常介质电磁特性及其在微波器件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09B011),已结题。

4、主持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管科研项目《超材料理论与应用优秀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2KB302),已结题。

5、2022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光电检测与激光技术及应用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220602116060727)已结题

6、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201802153027)已结题

7、201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蓝鸥互联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编号:201701017105),已结题。

8、2020校级教研项目“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X2020027)已结题

9、2016 年申硕工作校管研究课题《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以学科教学物理为例(项目编号XK2016SS11),已结题。

10、2014年度校级教研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2014021),已结题。

11、2016年度校级教研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电磁场与电磁波》类课程为例》(项目编号:X2016011),已结题。

12、2023年度校级教研项目《跨界、交叉与融合式新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应用型高校为例(项目编号: ),在研。

♦论文:

1.“函数型光子晶体表面的光自旋霍尔效应”,王筠,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21,58(23),2316003 - 1至2316003–7。

2.“拓扑绝缘体与SINC函数型光子晶体分界面处Kerr效应和Faraday效应研究”,独撰,中国激光,2020,47(10),1003002-1至1003002-7。

3.《色散缺陷对Sinc函数型光子晶体带隙的影响》,《中国激光》2015,(04),独撰。

4.《含色散负折射率缺陷一维Sinc函数型光子晶体的光学传输特性》,《中国激光》2014,(04),第一作者。

5.Sinc 函数型光子晶体非线性微腔的光学双稳态》,《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6,(01),第一作者。

6.《一维sinc函数型光子晶体塔姆态的带隙研究》,《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4,(10),独撰。

7.《多色空间相干光在杨氏双圆孔干涉远场的光谱位移和光谱开关》,《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12),第一作者。

8.《三层单负材料为周期单元对称型一维光子晶体的频率特性》,《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2,(06),第一作者。

9.《含Kerr缺陷函数型光子晶体低阈值双稳态的对比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7,(01),独撰。

10.《三层单负材料为周期单元异质结构光子晶体的透射特性》,《光电子技术》2012,(03),第一作者。

11.《含Kerr缺陷对称型函数光子晶体的色散光学双稳态》,《光电子技术》2016,(01),第一作者。

12.《大学物理实验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王筠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41卷第8期。

13.《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究》,王筠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9卷第8期。

14.“《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王筠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38卷第8期。

15.《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与本科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比较研究——以学科教学物理为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2),第一作者。

16.《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实验的对比研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8),第一作者。

♦专利:

1.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可将测量信息显示的空间磁场描绘仪”(专利号ZL 202010456956.8)。

2.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基于智能车载系统的紧急避险装置”,专利权号:ZL 2023 2 1393601.4

3.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磁场测量仪”(专利号ZL201810172702.6)。

4.作为唯一申请人的“全息照相虚拟仿真实验软件[简称:全息照相实验]V1.0”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编号:2022SR0976370)。

5.作为第一申请人的“乐色潜分类智能垃圾桶装置”获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权号:ZL202120576313.7;

6.作为第一申请人的“雨具户外自持装置”获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权号:ZL202120344848.1;

7.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可将测量信息显示的空间磁场描绘仪”,专利权号:ZL202020917356.2

♦获奖:

获校级“教学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