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掌握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育情况,进一步推进研究生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持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于6月12日开展了2025年联合培养研究生中期教育教学质量检查。检查工作由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副处长李杰带队,邀请校级研究生教学督导陈纳博士出席。教育科学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等研究生培养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代表、研究生管理老师及在校研究生参加。本次检查主要以听取学院汇报、查阅支撑材料和师生座谈会的形式展开,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检查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学院汇报
1.教育科学学院
2025年上半年全程在培研究生10名。2022级3名应届毕业生已全部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及定稿工作,学籍档案材料已完成与湖北师范大学对口学院移交工作,均获得硕士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龙越洋同学获评湖北师范大学2025届优秀毕业研究生,作为宜昌市2025年“招才兴业”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分配至当阳市太子桥小学。
2023级5名研究生本学期已顺利完成在武汉市直属机关曙光幼儿园、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武汉市光谷喻家山学校进行的为期16周实习课程;在实习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彭茁同学在湖北文理学院学报发表论文《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前小学教师的困境与应对策略》、获2025年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愤图强奖学金,雷思雨同学在《Psychological Reports》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Coping Strategies of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Disabilities Based on Mental Health Needs and Psychological Perception》(SSCI中科院四区、JCR二区)、获湖北师范大学2023-2024年度获学业奖学金一等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百名师范生感悟百名中国教育家精神资源建设与宣讲活动”一等奖,刘媛媛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百名师范生感悟百名中国教育家精神资源建设与宣讲活动”二等奖。
2024级2名研究生本学期分别完成《课程与教学设计》《小学课程与教材研究》等10余名课程。
2025年上半年学院新增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2名、三峡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名。
2.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2025年上半年半程在培研究生19名,其中1名研究生住校。2025年上半年学院新增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名、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名。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关系,不断优化联合培养机制,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术资源,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
3.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025年上半年半程在培研究生6名,其中1名研究生住校,3人为博士研究生。2023级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瞿佳颖发表论文《protein-activated fluorescent diagnostic probes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resection of liver tumors》(SCI一区TOP期刊)、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肖天发表论文《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rom Clinical Practice to Laboratories,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SCI三区)。
2025年上半年学院新增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名、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名、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名、湖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名、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名。
4.计算机学院
2025年上半年全程在培研究生9名。学院聚焦思想引领,夯实常规管理,深化产教融合,聚力科研创新,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2022级3名应届毕业顺利毕业,分别入职武汉润和德康医疗(研发工程师)、极峰智能科技(算法工程师)及湖北恩施学院(教师岗),高质量就业率达100%。
2022级、2023级3名研究生于本学期内顺利完成了在武汉玉航科技、安徽圣算企业咨询等公司的专业实习,有效提升了实践能力。
2023级3名研究生均按计划完成了论文开题工作,为下一阶段的论文撰写和科研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存在问题:
1.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
2.研究生培养制度建立不够完善;
3.研究生高水平产出不足;
4.研究生导师队伍有待挖掘。
(二)查阅材料
本次检查材料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导师指导过程、日常管理、实习实训、培养成果及2025届硕士毕业生学位档案等。
从各学院提供的过程材料可见各培养学院均比较重视研究生培养材料的归档工作。具有人培方案、教学大纲,《研究生师生谈心谈话记录本》《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过程记录册》《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等均有所填写,日常管理能够按照主培养校及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要求开展,2025届硕士毕业生学位档案均有存档。
存在问题:
1.半程培养研究生应提供详细的教学教案或实验计划;
2.部分《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过程记录册》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填写内容单薄、缺少导师签字;
3.学术交流类活动组织不够;
4.论文指导情况记录不够详细。
(三)师生座谈会
与会人员从机制和政策的支持、集体活动的策划、学习条件的改善和信息沟通的顺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效建议。
存在问题:
1.全程培养研究生实习外校指导教师无经费支持;
2.全程培养研究生实习外校指导教师费及竞赛指导费无经费来源;
3.全程培养2025届硕士毕业生学位论文盲审通过率低;
4.半程培养研究生没有自习室或办公室;
5.部分半程培养研究生无法提供在校住宿;
6.培养人数较少,缺乏集体氛围和学术氛围;
7.研究生体育和团建活动较少。
二、整改建议
(一)培养管理
1.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各培养学院应开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将研究生文体活动和学术拓展活动纳入大思政课堂中。
2.各培养学院应参照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研究生培养及管理制度》,结合学院本科生管理具体情况,制定研究生培养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研究生安全教育、考勤管理、实习就业等工作。
3.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各培养学院应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教育教学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加大研究生育学和育人的双重功能,将导师的指导质量纳入年终考核。
4.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将对《研究生师生谈心谈话记录本》《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过程记录册》《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进行改版,完善填写内容的设计,明确各类手册内容的区别;同时要求各培养学院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填写,不得由研究生个人填写、一次性补写和代替导师签字。
5.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各培养学院应积极主动与主培学校、对口学院沟通信息、反馈问题、同步管理;形成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发布通知、各培养学院解读传达、督促研究生完成、反馈至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最后根据主培学校材料归口的要求完成报送的工作链条闭环。
(二)培养质量
1.各培养学院应注重研究生实习实训及就业情况材料的收集,每季度汇总一次研究生获奖及科研成果,同时增加往届联培校友的亲密度和粘性,争取掌握优秀岗位中的校友的先进事迹。
2.各培养学院应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激发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科研实践的积极性;组织研究生参加专业领域科研讲座和赛事;更多地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同步思考、主动作为,提升科研水平及成果产出。
3.对于目前学校联培研究生数量较少,研究生缺乏归属感和群体需求,建议各培养学院试行“研一助学、研二助教、研三助研”的培养模式,鼓励并安排研究生参与导师教育教学及科研环节,打通本科和研究生跨学段的培养模式,使研究生运用本科阶段积累的知识参与到本科生的论文撰写、学科竞赛等项目中,发挥朋辈和榜样的作用。
4.加强毕业论文盲审管理。各培养学院在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前,应认真遴选答辩专家并报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备案,通过“预答辩”对论文格式、内容、规范性做全面审查,经充分讨论后对给予综合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预答辩未通过者,不得进入盲审环节,学位论文作者应根据预答辩专家和导师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审查后,方可提交盲审。对盲审不通过的论文,根据《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与监督办法》规定,对送审论文把关不严的责任主体作相应处理。
(三)培养条件
1.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将开放四号教学楼4206、4306、4310教室为研究生自习室。
2.按照《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标准,发放校外实践导师指导研究生实习劳务费,研究生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会议、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论文调研、专业竞赛等差旅费。
结合本次2025年研究生培养中期质量检查情况,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各培养学院要深刻认识当前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要认真复盘工作、挖掘问题根源,二要主动担当作为,破解堵点难点,三要大力落实整改,提高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将以“寻短板,找差距,提建议,促整改”为检查工作目标,协同各培养学院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处)
2025年6月16日